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评价

瓦德西

(八国联军统帅)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更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装备不良之故

李大钊

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周恩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王致中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义和团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是靠封建迷信来维持的

柯文

他们(义和团)面对着19世纪末华北平原出现的多重危机,其反应方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独特现象,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或其他时代的其他人相比,也非绝无仅有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义和团运动”运动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叙事塑造历史有历史学者认为,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具有“三重性”:作为历史学者眼中的历史事件本身,作为亲身经历者的切身感受,作为政治阶层的立场和价值诉求。

材料一:美国学者周锡瑞所著《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书目摘录(部分)

第一章   山东—父和团的故乡

山东的社会经济区

义和团的故乡

鲁西社会组织

山东士绅的分布

第二章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山东秘密宗教起义

刀枪不入和降神附体

晚清习拳者和秘密宗教

民间文化和农民村社

第三章   披着基督外衣的帝国主义

洋货进口的影响

……

材料二:

中国学者相蓝欣所著《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书目摘录(部分)

第一章   清廷朝政的失衡
第二章   失控的洋人
第三章   德国式的帝国主义

   争夺势力范围与多变外交风云

……

   德国的炮舰政策与胶州湾事件

……

   清廷的困境与义和团的兴起

第五章   群情激愤的山东
第七章   威胁动武
第八章   通往冲突之路

……

材料三   “义和拳的纪律:不打人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就是和在教的间。”

——杨顺堂、杨高堂(山东德州小杨庄村民)1960年代采访口述

材料四   大臣刚毅认为“奉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中国近代史史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五   “见人即杀,亦不分辨,见有礼拜堂即放火烧之。”

——(英)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

材料六:本年夏见,拳匪构乱,开衅友邦。……董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

材料七: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义和团兴起的表述有何不同?
(2)分别概括材料三、四、五中亲历者眼中的义和团形象。
(3)材料六和材料七中对义和团的性质分别做了怎样的定位?
(4)综合以上三组材料,你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历史三重性”。
2023-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使葛罗宣称愿在“海口助中国剿贼,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江苏巡抚薛焕且主张攻入南京后,“应以五成归中国充公,以五成分赏中外兵勇,以中国二成、外国三成为断”。这说明当时(     
A.列强转变了对华侵略方式B.江南督抚谋划“东南互保”
C.太平天国政权的形势危急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3-1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1年,留日学生发表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认为,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中国民气”,其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行为“振刷”了中国的国民精神。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B.促使大批的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导致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2023-11-21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00年6月17日,报刊报道称:“幸有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总督其间,否则各处土匪见团匪之若此得志,见政府之若此无用,不几如明末之流贼四起……是故南方之人现在所默祝者,在于各省之贤督抚皆能制伏土匪。”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       
A.“东南互保”的社会环境B.地方督抚对清廷中央决策的拥护
C.洋务运动利于中国近代化D.义和团遭到了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2023-11-20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0年,按照惯例江浙两省漕粮由轮船招商局承运,从二月初起由海道运往天津交兑,八月份清廷却要求将漕粮改解山西,这致使两省的漕粮奏销都出现了费用增大、损耗过多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说明洋务运动促进漕粮海运B.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
C.受到北方政局不稳定的影响D.源于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晚清时期,山东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频发,面对洋人、教士的侵略与违法行为,山东形成了包括封建官员、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平民、吏役兵丁、无产者等的反洋教大联合。由此可见(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廷中央集权式微
C.传统文化排斥洋教文化D.中外民族矛盾深化
9 . 1898年,直隶各地义和团运动兴起。直隶省府向有关州县调派军队进行震慑,劝谕义和团解散。各地方官对义和团的弹压审慎而有限,有少数地方官暗中对义和团采取庇护态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央权力的下移C.民族危机的加深D.八国联军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义和团运动期间“拳民”拟定了一份“和约”,部分内容如下:日本将台湾、德国将胶州、俄国将大连湾、英国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和运往外国者加倍收税。据此可知,这份“和约”反映了(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转向强硬B.《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现实
C.根植于阶级和时代的爱国情感D.中国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思想认识
2023-10-11更新 | 47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