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了(     
A.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D.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3 . 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4 . 八国联军侵华时,掌握着电报通信主导权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以上海电报总局为中心,沟通中外。又因为义和团破坏华北电报线路,导致中枢与地方联络不畅,以致盛宣怀甚至可以借此状况严令各电报局封锁宣战“谕旨”。在此事件中,各地督抚采用电报的方式相互联络,甚至直接沟通外国势力。这表明
A.近代化冲击传统中枢权力架构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招致不满
C.中外反动势力达成了利益妥协D.借助新技术各省督抚各自为政
5 . 有学者统计,在1860-1900年间发生的400余起“反洋教运动”中,起宣传动员作用的“揭帖”,对传教士的称谓,由“夷”转向“鬼子”“洋鬼”等俚语俗语,且使用频次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增多。这可以用来说明
A.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B.传教士在华活动区域
C.大众传媒的媒介功能D.但语俗语的使用范围
6 .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
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宣战上谕”:“与其苟且图存,贻害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御令各省督抚招抚义和团御侮。同时又电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说明,“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这些“乱民”还是要“相机自行惩办的”,请求各国“深谅”。上述行为反映了清政府
A.注重反帝斗争的技巧B.反对慈禧归政光绪
C.沦为帝国主义代理人D.操纵和利用义和团
8 . 蔡元培指出:“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然一经庚子联军之压迫,则向之排外者,一转而反为媚外;凡为外人,不问贤否,悉崇拜之;凡为外俗,不问是非,悉仿效之。”这表明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念应时而生B.崇洋媚外的心理取代仇外观念
C.义和团运动缓解了国人排外心理D.传统文化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9 . 晚清周振汉(周汉)刊印的一套反“洋教”的漫画中的一幅,这一漫画反映了
A.漫画是反侵略宣传的主要形式B.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矛盾尖锐
C.佛道团体成为反帝运动主力D.知识阶层对西学的理性认识
2020-08-01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零模(开学摸底)历史试题
10 . 学者罗志田评论中国近代史时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千差万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外国入侵持续有效的抵制,再加上列强之间相互竞争造成的均势,这迫使列强逐渐认识到全面的领土掠夺既不合算也不可能。故其退而采取一种不那么直接的侵略方式”。下列史实能证明他的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B.七七事变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0-03-21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