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本质上的相似性是(     
A.顺应时代潮流B.主张变法图强C.反对资本主义D.挽救民族危亡
2022-12-27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成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以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和1861年的辛西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由彼此对立开始走上相互勾结的道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利益——统治、剥削中国人民,而当时首先表现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只有这样,清政府才能保住它的统治,外国侵略者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北京条约》刚刚签完字,外国侵略者就纷纷提出帮助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作战的建议;1862年,清政府正式宣布了“借师助剿”的方针,英法两国公使也向清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帮助官军”镇压太平军,中外反动势力由此正式勾结起来。

——摘编自范卫平《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材料二1900年,某英国侵华代理人曾总结道:“盖中国人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也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之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

——摘编自吴民贵《慈禧太后与义和团——兼与丁名楠先生商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的农民阶级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
3 . 孙中山认为:“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黄花岗起义D.二次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下)》记载到: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的主要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0年,从5月开始,以黄河流域下层群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高潮勃起,席卷了华北,武装“灭洋”;8月,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在长江沿岸地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珠江流域领导了惠州起义。这反映出(     
A.反清成为各阶层主要目标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022-12-02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所散发的揭帖漫画。画面上,身着官服的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作品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漫画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朝廷剿杀团民B.团民想象丰富
C.民族矛盾尖锐D.洋人穷凶极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普特南·威尔曾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某民间运动,并著有《庚子使馆被围记》,其中写道:他看到该运动旗帜上书“‘扶清灭洋’四字,仿佛吾欧人之血所染也”。这一民间运动(     
A.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B.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D.达到了农民战争最高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义和团运动时,各处流传着这样的话:“今上帝大怒,免去雨雪,降下八万神兵,教传义和团神会,特借人力,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扫除别邦鬼象之流。”这反映出(     
A.义和团具备统一的领导核心B.义和团认识到大清帝国的腐败
C.反侵略成为义和团主要目标D.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2022-07-2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清某告示写道:“窃有天主教,由咸丰年间,串结外洋人,祸乱中华,耗费国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诸神下降,赴垣设立坛场,神传教习子弟,‘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出自(     
A.太平军B.维新派C.义和团D.革命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