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变数具体内容
文化扩张这是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做为初生事物,可以对旁边其他文化造成影响。两个不同的文化接触时,相互的交流也造成彼此质的改变。
文化抵拒这是外来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就等于一种病原体或是一种生物体进入另一种生物体之内,必定会产生抗拒或排斥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大致上是差异越大,抵拒性就越强,但所造成的适应,也往往最具有创造性。
文化的同质与异质这是指文化内部是否具有差异性,在具有区域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差异的异质文化中,较能产生多彩多姿的活力激荡。它比缺乏这种差异性的同质文化,会有更强大的活力。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的分光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绣球》是汤颐琐于1905发表的一篇白话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主人公黄绣球,居住在一处叫自由村的地方,当地物产丰盈,田地广阔,一向与外村人不通往来。外村人羡慕他村上富饶。就渐渐拿起手段来欺侮,弄得自由村全无一点自由乐趣。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换然一断。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维任,推残教育.倒行递施。最后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但作为历史材料却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及部分团民的思想。内容如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和约”内容,指出这些“和约”内容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并就该思想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和约”内容及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评析务必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0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列两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民族危亡的基本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加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吞噬的目标。实际上,当1895年初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了”。

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历史学习强调史论结合,试结合两则材料,围绕“瓜分”这一历史现象,给出两种不同结论,并结合含有关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020-08-0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全国·一模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虚无主义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否定革命论”,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史学上的表现如“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是西方各国送给中国的近代文明礼物,鼓吹中国的现代化应该通过追随殖民帝国来完成;再如“人物重评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贬损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人的历史功绩,而对慈禧、李鸿章等人进行“去阶级化”,并大肆颂扬。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角度选取要正确,论证要充分合理,表达清楚完整)

2018-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Ⅱ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