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 . 下图是20世纪初德法两国发行的明信片《进军中国》。其反映的事件造成的影响是(     
A.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绞杀B.中国开始面临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
C.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中国出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做法
2023-02-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近代中国某一重大革命事件形势图。据此判断,该革命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与瓦德西观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3-02-12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主城区)
5 . 陈旭麓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实并不同义。”符合前后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和清末新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中指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而1924年其认为“义和团事件,其重要性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这一变化表明(     
A.陈独秀不断加深对国情的认识B.农民阶级比资产阶级更激进
C.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发生变化D.社会各界同情农民阶级遭遇
2023-01-19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为义和团的一幅揭帖,它反映了农民(     

拆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阁中原》揭帖

A.朴素的爱国情感B.科学的指导思想
C.正确的阶级观念D.高明的斗争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孙中山评价义和团运动:“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的这一评价说明义和团运动
A.促使列强改变了对华政策B.延长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C.使中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9 . 下图为《1840-1900 年中国重大史事示意图》。下列全面概括出示意图内容的是(     
A.列强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B.清朝统治阶级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C.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努力
D.农民运动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     
A.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
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
2023-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