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宣战上谕”:“与其苟且图存,贻害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御令各省督抚招抚义和团御侮。同时又电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说明,“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这些“乱民”还是要“相机自行惩办的”,请求各国“深谅”。上述行为反映了清政府
A.注重反帝斗争的技巧B.反对慈禧归政光绪
C.沦为帝国主义代理人D.操纵和利用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梅林在《新时代》杂志发表《中国的骚乱》一文,写道:“据我们所知,中国人从来没有企图拿着武器扼杀欧洲的“文明和人道’,然而‘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么却是大有文章的,无论如何是跟欧洲的文明和人道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材料中的“骚乱”指的是
A.义和团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民主革命浪潮
3 . 在义和团运动发生时,外国传教士宣扬“反孝”甚或“仇孝”,这种上帝独大的“反孝”立场与当时“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伦理形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态势。这反映出当时
A.义和团已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列强以期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义和团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D.中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2020-10-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义和团运动期间衡州“拳匪”代拟的合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六、康有为回国治罪。……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该合约说明了
①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   ②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③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列强   ④与近代化潮流格格不入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 . 袁伟时在《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中说:“他们(义和团)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张海鹏则说:“在洋兵进京以前,义和团破坏铁路,是出于与清兵作战的需要.”这说明
A.抵抗侵略成为共识B.盲目排外违背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的多元性D.学术争论激烈难以统一
6 . 蔡元培指出:“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然一经庚子联军之压迫,则向之排外者,一转而反为媚外;凡为外人,不问贤否,悉崇拜之;凡为外俗,不问是非,悉仿效之。”这表明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念应时而生B.崇洋媚外的心理取代仇外观念
C.义和团运动缓解了国人排外心理D.传统文化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一义和团揭贴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翦伯赞《义和团》

材料三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依据材料一,归纳义和团运动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精神。
(3)材料二、三中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4)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2020-08-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西方列强的矛盾激化
2020-08-3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该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发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10 .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费正清曾形象地比喻成“两出巨型戏剧”:第一出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对抗,第二出是这场对抗导引中国在“一场最巨大的革命发生中所发生的基本变化。”下列历史现象不能体现“第二出戏”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020-08-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