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义和团揭帖的内涵是什么
2020-11-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2 . 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3 . 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庚,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A.爱国性B.排外性C.落后性D.进步性
4 . 八国联军侵华时,掌握着电报通信主导权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以上海电报总局为中心,沟通中外。又因为义和团破坏华北电报线路,导致中枢与地方联络不畅,以致盛宣怀甚至可以借此状况严令各电报局封锁宣战“谕旨”。在此事件中,各地督抚采用电报的方式相互联络,甚至直接沟通外国势力。这表明
A.近代化冲击传统中枢权力架构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招致不满
C.中外反动势力达成了利益妥协D.借助新技术各省督抚各自为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相比发生质的变化,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太平天国除个别人外,对于外部世界都缺乏起码的了解,一度将来华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一概表示欢迎,对中西贸易也持积极态度,他们希望西方势力能够支持自己的斗争。当西方传教士要以“纯正的基督教来改造“拜上帝教时,太平天国坚决抵制,不留任何妥协余地。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并没有改变西方人是“洋兄弟”的判断,没有将反封建与反侵略斗争结合起来。

到义和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年代,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已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所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始终与侵略势力不共戴天,充满“灭洋”"的精神。但义和团又明确提出“助清”扶清”的口号,放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警惕。结果成为清政府为投降而加以叛卖的对象,腹背受敌,在血泊中。

——摘编自制德坤、宋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待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历史启示。
6 . 有学者统计,在1860-1900年间发生的400余起“反洋教运动”中,起宣传动员作用的“揭帖”,对传教士的称谓,由“夷”转向“鬼子”“洋鬼”等俚语俗语,且使用频次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增多。这可以用来说明
A.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B.传教士在华活动区域
C.大众传媒的媒介功能D.但语俗语的使用范围
7 .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B.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D.列强侵华时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末,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卖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相悖
C.传教活动威胁清政府统治D.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9 .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
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
10 . 西太后及想实行废立的亲贵,顽固的士大夫及顽固爱国志士,都与义和团打成一片,精诚团结去灭洋,以为灭了洋人,他们各自的公私目的都能达到。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多种政治势力都把义和团当作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工具
B.义和团成为当时多种政治力量利用的对象,是义和团失败的原因
C.义和团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成为所有政治势力拉拢的对象
D.灭洋成为当时多种政治力量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前提
2020-10-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