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提出,清朝覆灭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是地方仓促行动的结果,完全出于同盟会的控制之外。这表明(     
A.清朝灭亡与同盟会无关B.地方仓促行动导致了清朝灭亡
C.当时革命形势发展迅猛D.事物变化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中
2 . 民国初期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B.北洋政府独裁受到遏制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3 .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颁发《刑赏令》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其意在
A.保持社会秩序稳定B.树立政府革命形象
C.迫使列强保持中立D.获取国际力量支持
4 . 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活动不包括
A.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B.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
C.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D.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
2022-04-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1年12月南北会谈中,南方代表伍廷芳声明,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北方代表唐绍仪认为,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开国会之后,必为民主,使清廷易于下台。这说明南北方
A.意识到预备立宪的必要性B.赞同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
C.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D.认可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
6 . 从帝国比较研究和国家建构理论出发,由于统一民族或国家的制度与认同塑造的滞后,多民族的王朝国家在“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极易形成国家分裂,最终使国家走向瓦解。据此,辛亥革命中最具正面意义的是
A.武昌起义一呼百应B.南北和谈达成妥协
C.颁行宪法约束权力D.民主共和广泛传播
2021-12-03更新 | 1023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7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西校区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