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纪念辛亥革命。如《人民日报》就十分重视对它的报道和宣传。表2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的数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

篇数

《人民日报》社论

主要内容

1951

0

1961

32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

0

1981

103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

29

《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懈奋斗

2001

29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以建国以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中所体现的“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并据此分析新中国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中国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2022-04-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后,缫丝、翻砂等行业的工人们积极参加中华民国工党,江南制造局的上千工人也成立制造工人同盟会;此外,还有大量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甚至青年学生们也“关心政治,较功课尤切”。这些现象说明(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民主共和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中共成立促进社会运动高涨
3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在此期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这个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袁世凯时代不能敲开“那一道门”说明了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儒家传统道德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C.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
D.作为封建根基的小农经济已经趋于瓦解
2020-05-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官商之间存在着相当的隔阂。民国创立后,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和国会。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等。在各地军政机构中也有不少实业界头面人物直接参与政事。上海光复后成立的沪军都督府中,前上海商团公会会长李平书、全国商团联合会会长沈缦云分别出任民政总长、财政总长。材料表达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提升了资产阶级社会地位D.消除了官商之间的隔阂
6 . 《申报》1912年元旦的庆祝标语和祝词:“中华民国万岁”“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轶美追欧,扬我国力。”《申报》的这一标语和祝词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政治转型由(     
A.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
B.国家由资产阶级民主转向人民民主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向独立、自由、民主、富强
D.辛亥革命由失败走向成功
7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9-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用法律方式确立了主权在民
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D.成功地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解体,道德观念滑坡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氛围浓厚,社会环境宽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莫里森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专电:“北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朝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忧心如焚。”莫里森报道的事件
A.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加速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