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直接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处理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摘编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2021-12-15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超过……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大的历史功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材料二 :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议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3)请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中国当时的情况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4)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2019-01-30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我们要谈的是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推行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当时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当时的中国是二十二个独立的省,他们各自为政,要让他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只能采取一省一票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和国,一个联邦国家,所以中国当时就走上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了三百多个政党,无穷无尽的党争,而各党都各自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来进行议会的争夺,最后导致了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多元民主政治就失败了。
——摘自萧功秦《民国初年议会党争民主政治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中国现代化载体的原因,说明材料中“第二次政治选择”的含义。
(2)指出当时“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表现,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实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