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 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启超曾评说:“辛亥革命让国人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B.与立宪派政治理想完全一致
C.完成了推翻封建主义的使命D.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3 . 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人对江苏、湖北38个州县的57位实权人物的个人成分做了分析,其中士绅与立宪派、旧官僚合计为44人,占77%以上。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B.遭到封建势力的外部破坏
C.改变了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D.由立宪派和地方士绅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20-03-12更新 | 475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春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请回答:
⑴辛亥革命的首要意义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⑵为巩固共和政体,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⑶辛亥革命后,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或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是辛亥革命的哪一进步意义作用的结果?
2019-11-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