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2年1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代表会议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表现在(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4-01-1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从根本上体现了(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铺底色区域)
A.革命形势的变化B.政治改革的推进C.清朝统治的危机D.时代变革的潮流
2023-12-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一轮复习调研)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是(     
A.维护共和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防止个人独裁D.确保三权分立
2023-12-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一词所表达的概念,从清末到民初,经历了“约指华夏~汉族”到“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     
A.现代民族国家已经最终形成B.民族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完成
C.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表征D.56个民族是一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2023·四川宜宾·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     
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
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
2023-11-26更新 | 5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

——摘编自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023-11-14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在美国留学期间,19岁的宋庆龄(1893—1981年)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盛赞它“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这一“伟大的事件”(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推动了国民革命兴起D.证明了立宪道路不通
2023-11-12更新 | 37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客观上缓解了统治危机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立宪派政治地位
2023-10-17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一次自救运动,也是一次“自掘坟墓”的改革。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士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清末教育改革(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2023-10-17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