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2024-04-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孙中山最早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在(     

A.兴中会建立时B.中国同盟会建立时
C.《民报·发刊词》中D.中华民国成立时
2024-03-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B.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代化的步伐
C.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2024-03-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6 . 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清朝复辟,废除君主专制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2024-03-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承唐,仍有书院的创设,但和唐一样,数量少、规模小,仅仅是书院发展的最早期形态。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承前启后,上承唐代,下启明清,书院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普遍性的教育组织。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宋元书院教育注重明辨义利的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同时书院在教育思想中是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即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上大都把以“四书五经”的经学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同时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之际,虽然朝代变更,宋元分属不同政权,但对书院在教化民众,从而稳定家族,并最终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19041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对海南形势极为关注,认为“琼州形势,最有可为”。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琼运动,已“款集万余,兵将及千”。辛亥革命前, “三点会”成员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誓言: “三点暗藏革命中,入我洪门莫空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来清朝一扫空。”海南各州县“三点会”自成立至辛亥革命在海南爆发,武装斗争此落彼起,连绵不绝。

1911年初,刘中悟等人深入陵水县,组织陵(水)万(州)同盟会。是年4月27日,孙中山组织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黄健生(澄迈县人)潜回澄迈县,与李午天、翁鼎新等人筹建澄迈同盟会;同盟会员吴攀桂(琼山县人)秘密招收“亡命之徒”,潜伏海口,伺机起事;自穗返琼的林敬亭(文昌县人)奉命潜入五指山区,观察地形,以备万一起事失利,作为退避之地。同盟会员陈侠农(文昌县人)在文昌组织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成立敢死队,在新桥至清澜一带活动,一度潜入县署,刺杀知县,引起震动。

——摘编自符和积《海南辛亥风云蓄势待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夕海南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前夕海南革命党人活动的意义。
2024-02-2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9 .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至那、霍兵等。18世纪初以前,日本的地图上大多标中国为“汉土”。19世纪计,在军国主义者的鼓吹下,日本对华的称谓多改用为“支那”,暗含了转覆态度与征服野心。针对此现象一些中国人反戈一击,把日本的英文读音“Japan”语音为“复扮”。但戊戌至辛亥时期中国很多趋新人士也常用“支那”一词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报刊书籍中颇为常见,而当时作为正式国号的“大清”则倍受冷落。这反映出(     
A.日本对华侵略器谋已久B.近代中国革命任务复杂艰巨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D.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存在局限
2024-0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12年1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代表会议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表现在(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4-01-1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