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11年11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袁世凯在南北阵营中均受到尊重,所以“希望袁能够找到一个办法,使对立各方团结起来,从而防止一场对中国致命、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灾难”。《泰晤士报》这一社论(     
A.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旨在促进南北和平谈判D.立足英国利益进行倡议
2 .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群众基础较为薄弱B.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推动共和观念传播D.体现出对封建权威的公开挑战
2023-02-22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主张取法西方的兵器、声光化电之技,而后维新派又力主学习西方宪政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百日维新后,中国激进主义的政治变革发端。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临时约法》。该学者意在强调《临时约法》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结果
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