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后,革命派讨论共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孙中山认为应采用总统制,而宋教仁则希望采用内阁制.结果宋教仁的提议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否决。这反映出
A.革命派对政体模式的探索B.革命派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
C.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D.革命派对帝制复辟缺乏警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0年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方交通发达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5 . 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B.新文化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
2018-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