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月质检(二)文综历史卷
3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清皇帝下诏退位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未变D.当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2022-02-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素养竞赛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后,革命派讨论共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孙中山认为应采用总统制,而宋教仁则希望采用内阁制.结果宋教仁的提议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否决。这反映出
A.革命派对政体模式的探索B.革命派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
C.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D.革命派对帝制复辟缺乏警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0年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方交通发达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