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2022-10-28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4-30更新 | 28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独立省份纷纷成立军政府,实行都督集权,但随后由独立省份拥护成立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建立军政府,而是先实行总统制,后又改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     
A.军政合一不符合中国的同情B.政局变化引发了政治体制的嬗变
C.党争尖锐加剧政治局势动荡D.代议制民主政治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3-10-19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武昌起义后武汉军政府采用“铁血18星旗”和“黄帝纪元”,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民国纪年”,实现了单一汉族建国(建立汉族共和国)转变为五族建国(建立多民族共和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独立的任务已完成B.满汉民族矛盾已解决
C.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政治民主化实现
6 . 研究发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美国总统制情有独钟,但在《临时约法》中却以法国政体为蓝本。这一转变表明(     
A.革命派的建国范式发生了变化B.法国的政体更适合中国
C.孙中山的个人追求发生了变化D.美国的政体仍有历史局限
7 .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B.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
8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2年,南京独立各省代表会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B.践行了孙中山“民族革命”的思想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9 . 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表明
A.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
C.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D.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
2019-09-11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