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
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
2 . 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江西地方议会的做法(     
A.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B.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
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D.揭露了复辟帝制的企图
2022-10-17更新 | 62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坚持革命。下列革命活动中,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或领导的是(     
A.领导了五四运动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表明当时(     
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
C.现代民族主义的开始形成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6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妇女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的一些苛政。这些措施旨在(     
A.推进民主革命B.推动社会进步
C.促进经济发展D.改变落后习俗
2024-01-06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第一,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