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2 . 孙中山提到颁布《临时约法》的缘由时说:“北方将士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予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相拒之汉阳,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服从。”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吻合的是(     
A.临时大总统为陆海军元帅B.宪法的起草权归临时大总统和参政院
C.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D.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
3 . 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
4 .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2020-12-02更新 | 7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据表可知,民国初年

成分

人数

百分比(%

民族资产阶级

12

26

职业革命家

28

62

政党领袖

17

37

自由职业知识分子

157

34

新政府官员

73

16

原清政府官员

86

189

士绅

65

143

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
6 . 《剑桥中国晚清史》:“表面上与1895~1908年一系列事件没有什么不同的1911年的一些事件,却导致了王朝的覆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11年的事件与1895~1908年一系列事件毫无区别B.1911年的事件是清王朝覆灭的唯一因素
C.清王朝的覆亡是1911年事件及多种政治因素的结果D.中华民国的成立是1911年事件的典型代表
2021-12-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派有312个,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为最多,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一时期”是指
A.维新变法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
C.中华民国初年D.新文化运动时期
8 .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确定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9 .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2017-12-13更新 | 370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颁布,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总揽统治权,有成立和废除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员、宣告和战、统帅军队、缔废条约、宣布戒严等权力。这表明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日益牢固B.袁世凯独裁统治迹象明显
C.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D.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