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学者著作观点
龚书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纵横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反抗斗争的组成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张连起《论清末国策转移的背景和目的》没有清末新政的实行,就不会有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章开沅《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孙中山指出:“革命的这种风潮,是欧美近来传进中国来的。中国人感受这种风潮,都是爱国志士,有悲天悯人的心理,不忍国亡种灭,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在中国来革命。”这说明中国
A.革命风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学习西方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C.革命思想传播呈现大众化趋势D.革命运动得到欧美国家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前进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激发了民族平等意识D.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2021-09-01更新 | 134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首先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结合美国的政体说明,作为总统,华盛顿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3)为什么说“1912年我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2021-09-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2021-07-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80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崇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反封建不彻底
2021-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下期中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B.立宪派和旧官僚背叛革命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9 . 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
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
2021-02-01更新 | 1201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垦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