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1)________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2)混入革命政权中的________________从内部破坏革命。
(3)资产阶级________党人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4)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________派手法。
2023-01-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国家一下子改成共和制以后,的确使百姓比较困惑。民众不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职务,也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生活该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没有底。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A.民主革命加剧社会动荡B.复辟帝制顺应大众心理
C.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D.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
2022-10-31更新 | 50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恨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残酷的事实使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进行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


(1)材料一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谁?“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发布保护人民财产令五条,其中涉及保护满人财产的条款有“前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产,现无确实反对民国证据,已在民国保护之下者,应归该私人享有”。该法令旨在(       
A.尽快恢复社会秩序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C.加快推进革命进程D.加速促进民族融合
2022-04-24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这说明,辛亥革命
A.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架构模式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现代化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6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1-1912年,漫画家对时事问题及时报道和评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普及宣传和启蒙教育的社会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漫画宣传的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宣传的史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你如何看待时政漫画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
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虽是“新旧势力的相互博弈及妥协”的结果,但其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成果,使原有的疆域和各族民众基本得到维持,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此观点
A.凸显了政治妥协的积极性B.全面肯定辛亥革命的价值
C.忽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强调清帝退位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年再次科举落第之后,洪秀全完全崩溃了,精神陷入错乱,大病一场。他在病中朦胧地看见自己升到了天堂,看见天父上帝和他的兄长耶稣。天父上帝身穿黑色龙袍,长长的金须,更增添了他的威严。他指定洪秀全去铲除魔鬼,继承皇位。

材料二   孙中山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尝试,被列宁称赞为对唤醒人民、争取自由和建立彻底民主的制度作出了许多贡献,“终于推翻了中世纪的旧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在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秀全形成“铲除魔鬼”认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