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在辛亥以后,“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表明这一时期
A.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B.传统儒家思想被否定
C.社会生活出现新现象D.进化论思想深入人心
2022-03-26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基本线索”,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建国以来,对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认识出现很多种说法: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四个阶梯论”);陈旭麓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7年的大革命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这三次革命高潮推动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新陈代谢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所认为的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要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1-08-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20次组卷 | 70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粵、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C.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D.革命成功推翻封建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右侧框内所述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A.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B.使民主科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2021-05-24更新 | 483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名义发表的《清帝逊位诏书》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
A.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B.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
C.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D.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
2021-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
2021-03-05更新 | 534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9次组卷 | 6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9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清王朝
B.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C.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2019-03-29更新 | 582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