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学者余英时曾说:“近代中国近百年来是以“变’:变革、变动、革命作为基本价值的,并不是像西方般有一个基本系统在那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映衬并凸显了现实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国人因对现实不满而改良,复因对改良不满而革命,最后发展到希望‘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趋同
B.五四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先进中国人对国情的认识逐步加深
D.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毛泽东说:“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暂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毛泽东意在说明
A.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C.组织统一战线的可能性D.革命目标选择的重要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从1911年帝制瓦解开始,有人认为从五四运动开始,还有人深入到清帝国晚期的政治危机认为那里就已经蕴含着中国作为现代国的起源,但美国汉学家沙培德( Peter Zarrow)在其经典著作《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中,非常明确地将1895后作为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他这一看法也自然有一番独特的道理。

——摘编自《人民日报论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任仲平在《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指出,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国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进程。材料评价的“这场伟大革命”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袁世凯不能控制内阁,内阁总理也不能。总理不是代表参议院多数党,不能控制预算或者是地方政府。参议院可以弹劾政府,但是政府并不能解散参议院。”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仿行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B.强调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并没有起到限制袁世凯的作用D.政体设计本身存在着缺陷
6 . 材料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仔细观察上述两幅图片,然后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有关西周时期和古代希腊时期的两项共同之处的信息,并分析出其共同之处的含义。
(3)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基础。请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建设制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2021-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六单元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单元培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36次组卷 | 71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1年11月的上海,“各报馆生意甚形兴旺,望平街一带人山人海,皆急于探求消息者。闻革军胜,则无不欣欣然以为喜;有谓官军胜者,则必迁怒于此人。如前日望平街人丛中,有一无知者,闻革军大胜之言,微叹一声,后面之人遽饱以老拳。事虽可笑,观此亦可见人心已大去矣。”这表明辛亥革命
A.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使向往“共和”成为潮流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D.建立的中华民国深得人心
2021-06-01更新 | 49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9 .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金融中立”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
A.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
B.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
D.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
10 . 学者萧功秦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中认为,牛头上的马嘴,中国的情况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材料认为中国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尚未独立
C.专制主义历史悠久,顽固势力强大
D.国民缺乏宪政意识,封建思想浓厚
2021-05-07更新 | 56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