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3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因外辱不断加重和内政腐朽不堪而越演越烈,而巨大的变化也在神州大地上上演。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定都
④三国干涉日本归还此地
⑤“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将地图上的字母所对应的地点与上述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填写数字)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①后,英法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事件②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孙中山为都督。
C.事件④中的三国分别指俄国、英国、德国。
D.事件⑤中,孙中山得到了西北军阀的支持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4-04-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2 . 1911年10月13日,《民立报》的某篇文章写道:“今者革命总统已出现,汉阳已被破。”该文报道的历史事件应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B.广州黄花岗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D.武昌起义
2024-04-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来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历史真实面貌无法被认识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4 . 孙中山提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此论述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
C.责任内阁制D.议会至上
2024-03-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5 . 时人曾言:“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这句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的迅猛B.国民革命的狂飙C.土地革命的壮烈D.解放战争的震荡
2024-03-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
6 . 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筹办新式军队,形成了南洋新军与北洋新军两股主要势力,南洋新军后来参与了武昌起义,北洋新军将领则策划了逼迫清帝溥仪退位。这一现象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       
A.辛亥革命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延续
C.君主立宪的传播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4-03-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要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当时目的是(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为防止袁世凯专权
C.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D.防止张勋势力复辟
2024-03-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2024-03-15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9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对武昌起义等的关注度不足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4-03-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的漫画。这反映了(     

A.革命派政治上的不成熟B.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