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这从侧面说明(     
A.列强对中国新政体的抵制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中国实行共和制面临挑战D.国人拒绝接受民主共和制
2024-02-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南北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而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众多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这反映出(     
A.革命浪潮的难以阻挡B.武昌起义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家出现了严重分裂D.辛亥革命达成了广泛社会共识
3 . 汉口历来是重要的中药材中转地与集散地。1911年到1912年,汉口中药材的进出口额锐减。进口额由984908关平两下降到716134关平两,减少了27%,出口额也由1517586关平两下降到1332830关平两,减少了12%。这种情况的出现(     
A.说明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进程B.受国内政治形势发展的影响
C.意味着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采取了(     
A.总统共和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D.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利于(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2023-02-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英国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外人应敦促南北双方应尽快达成协议,在重重压力下,南方革命党人被迫让步。这说明(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B.南北和谈受到洋人阻挠
C.列强希望中国和平稳定D.辛亥革命面临失败风险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以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A.完全照搬了法国的共和体制B.彰显了变革政治体制的意图
C.获得了内阁全体成员的认可D.有效遏制了袁世凯专制野心
2022-11-27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2022-03-02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A.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2023-09-13更新 | 193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各地致来的贺电、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书恭请圣安等字样"。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政体徒有其表B.辛亥革命未触动传统文化
C.封建皇权观念影响较深D.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