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
A.体现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的碰撞
B.有利于国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形成
C.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风俗习惯的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19-01-30更新 | 4231次组卷 | 78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65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B.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C.照搬西方政治体制D.民族资本主义的孱弱
2020-04-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方交通发达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7 . 著名学者茅海建说: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B.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
C.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D.儒家忠义观念荡然无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