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面这首竹枝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①皇帝制度结束             ②共和政体飘摇             ③政局更迭频繁             ④民权实现平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2001年以来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据此可知
学者观点
朱泫源评断辛亥革命的利弊得失,不能只从是否建立民主制就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而应以政治结构变动后资讯在政治结构(文官体系)中的流畅程度,以及资讯是否表达民意来作为判断标准
沈渭滨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潘荣辛亥革命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是近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的意义需要多元解释B.历史认知需要借助一定文献史料
C.三者凸显了民族革命的重要性D.角度不同导致了学者的观点不同
2020-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料:到11月4日,“上海独立风声更紧,京官逃避天津日以千计”。有人在天津车站目睹,“适北京车到,车中填塞几满,旗妇初易汉装者尤多……又有逃官多人,易其服色,仓皇行走。”该史料最可能用于研究
A.鸦片战争B.国民革命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B.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C.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
D.1911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虽是“新旧势力的相互博弈及妥协”的结果,但其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成果,使原有的疆域和各族民众基本得到维持,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此观点
A.凸显了政治妥协的积极性B.全面肯定辛亥革命的价值
C.忽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强调清帝退位的历史意义
6 .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B.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
C.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D.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8 . 下图是1913年共和党、国民党、进步党的党员证,这些图片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共和党才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B.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型期政治状况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纷争的局面D.佐证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普及与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某乡绅有感于时事写了《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判断此诗写作时间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当是
A.“新制初更”
B.“帖子”“新样”
C.“家家彩胜”
D.“三民”“五权”
10 . 同历史时期的袁世凯,被世人称为“危世英雄”、“乱世枭雄”与“顺世奸雄”。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廷逊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之为“拔大树”。“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
C.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2011-07-20更新 | 9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