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就1911年11月浙江光复以来基本可考的44个州县民事长的身份来看,由本县士绅担任的有19人,其中旧官僚15人,而革命党人当选的仅为2人,其余民事长身份不详。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B.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遭到封建势力破坏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规定旨在(     
A.防止袁世凯专权B.发展民族工业C.提升国民的素养D.打击帝国主义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一·全国·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有(     
①成立中华民国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清帝退位   ④推翻封建制度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4-05-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3
4 . 某班同学在期中复习备考时采用了“关键词记忆法”,用一串关键词辅助记忆某个历史事件,以下关键词和事件均符合的一组是(     
A.资产阶级主导、自强求富、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
B.天朝田亩制度、扶清灭洋、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
C.19世纪末、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预备立宪
D.20世纪初、四川保路运动、临时约法——辛亥革命
2024-04-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来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历史真实面貌无法被认识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6 . 孙中山提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此论述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
C.责任内阁制D.议会至上
2024-03-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7 . 时人曾言:“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这句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的迅猛B.国民革命的狂飙C.土地革命的壮烈D.解放战争的震荡
2024-03-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
8 .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是(    
A.阻止中国的革命B.放弃支持清政府
C.寻找新的代理人D.不愿干涉中国内政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筹办新式军队,形成了南洋新军与北洋新军两股主要势力,南洋新军后来参与了武昌起义,北洋新军将领则策划了逼迫清帝溥仪退位。这一现象说明清末新政推动了(       
A.辛亥革命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延续
C.君主立宪的传播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4-03-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要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当时目的是(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为防止袁世凯专权
C.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D.防止张勋势力复辟
2024-03-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