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
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表明当时(     
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
C.现代民族主义的开始形成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
3 . 自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对于官钱局和银元局派人经理并派兵进行守护。其藩库银两由都督亲自验明,一律搬到谐议局内,以备饷需。而绅富捐助也相当踊跃,例如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充当总文案,他捐了30万两。这反映出湖北军政府(     
A.群众基础广泛B.革命策略灵活
C.斗争对象明确D.财政实力雄厚
2022-11-2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以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A.完全照搬了法国的共和体制B.彰显了变革政治体制的意图
C.获得了内阁全体成员的认可D.有效遏制了袁世凯专制野心
2022-11-27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11年11月中旬,由于湖北、湖南、陕西等地区已经相继宣布独立,建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武昌和上海之间首先展开政治中心地位的争夺,揭开了民元“争都”的序幕。张謇等人提出“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此方案(     
A.消弭各派定都分歧B.主导革命发展方向
C.具有明显折中色彩D.始终得到有效实施
2022-1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6 .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中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将统治权公诸全国……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     
A.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B.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
C.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D.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
7 .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中华大地北方南方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画面,一面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另一面却是太平自若,互通有无;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首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下来两个月内南方诸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大清王朝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东南互保和武昌首义的连锁反应看似不太相干,实则千丝万缕,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腐朽、落后事物必然走向灭亡B.新生、进步事物必然取得成功
C.量变积累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
8 . 从武昌起义后武汉军政府采用“铁血18星旗”和“黄帝纪元”,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民国纪年”,实现了单一汉族建国(建立汉族共和国)转变为五族建国(建立多民族共和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独立的任务已完成B.满汉民族矛盾已解决
C.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政治民主化实现
9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10 . “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因不得人心而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结束了封建制度
C.变革了社会习俗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