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容闳生平大事表(部分)

时间大事记相关言论
1854耶鲁大学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60造访天京,向洪仁玕提出振兴太平天国、改造中国的方案此(太平天国运动)十五年中,满洲政府几无日不处于飘摇风雨之中。然于历史上究有若何精神,则未易轻许也。
1863受曾国藩委派去美国购买机器予所注意之机器厂,非专为制造枪炮者,乃能造成制枪炮之各种机械者也。
1872经多方努力首批留学幼童成功赴美。使予之教育计划果得实行,……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1898与康、梁共商变法大计。后人之读清史者,必将许其(光绪帝)为爱国之君,且为爱国之维新党。
1911十二月,给未来的新中国领导者写信中国人民正处于自己主权的最高峰,他们一直呼吁成立一个共和国,……听从这种声音,你们就对了。

——摘编自文明国编《容闳自述》

(1)有学者认为容闳是中国近代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概括容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023-03-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盖天下皆是天父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也。”

——摘编自戚其章《〈天朝田亩制度〉新探》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一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22-08-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0,中国人的思想和政府体制由于受到外国的影响,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新旧名流,从高官到旧绅士、从工商业界到学生界,改变了语言和思想内涵,些机构以至于主要传媒也借此表达思想。在体制方面按照外国模式,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组织,政变了形成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与制度。《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很多有识之士对1895年广州起义的失败扼腕叹息,叹其“事之不成”。这些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整理自[]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

材料二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永绝,1912年到1917,其间虽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但并没有使民国中断,一个仅当了83天皇帝,而另一个仅12天就迅速收场,之后再无人敢问津帝制。没有了皇帝,帝国主义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工具,在中国也无法建立起稳定统治。中国工农红军成立后,穿梭于各军阀控制的交界处,如鱼得水。

——摘编自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有利条件。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交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的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新政”、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摘编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家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统治是依赖政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成的,政治制度建设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分别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重要变革。“西式服装”“随机大畅”,“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蔚然成为一种风气。“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中外服饰互相融合,当时在许多公共场合里,常常出现头梳洋髻,身穿高领窄袖长袄素长裙,是登皮鞋的女子,这样的穿着在当时是一种时尚。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体现近代中外“互相融合”的典型服饰,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服饰的重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革命的风暴”所指的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概括这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11-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之后,民族国家随之形成。民族国家早期阶段有相关的议事机构,但是以议会等为代表的议事机构的出现并不能等同于民主制的确立。以英国为例,从1832年议会改革开始,才开始真正步入民主化改革的轨道。美国虽然与英国在民主制道路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美国构建起来的民主制也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此外,法国也对西方民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大革命后,法国以希腊古典民主制为模板创建宪政制度,但是此后法国混乱不断,直到第三共和国才终于摒弃直接民主,而接受了代议制民主制。法国的历史发展也向人们表明,直接的希腊古典民主是不可恢复的。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19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非常迟缓,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只有戊戌变法;而进入 20世纪,与民主政治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接踵而至,这种前慢后快与经济发展水平或有关系。其次是持续的革命道路。在西方,革命与改良只是达到政治发展的手段,并无优劣之分,而中国在20世纪初改良与革命论战后,革命派自此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近代欧美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变,造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而传统的农民阶级逐渐消失。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则与之较为不同。另外,近代中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再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急速跨越。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主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东西方民主政治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2021-09-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2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了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诏书。诏书内容如下: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钦此。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帝退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帝退位的重大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追求政治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断努力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三种“君民关系”观

统治者的地位

民的地位

牧人

牲畜

                            ——据《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支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1)表中哪种“君民关系”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简要说明这三种观念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密尔顿等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如何实践了汉密尔顿的思想主张。
(3)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联系1895-1913年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2021-08-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


材料二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1)在材料一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持什么观点?你持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你只能选择一种观点作答)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021-08-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艺术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