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希腊雅典在文明形成过程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重大差异,致使两个古典文明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牛表中国由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过渡,古希腊的雅典则由贵族共和向城邦公民政体过渡。

——李学智《古典文明中的地理环培差异与政治体制类型—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之比较》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分为正文,共14条,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第二部分为附录,共9条,规定臣民的权利和义务。臣民按照法律规定,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人民”作为宪法概念正式登场。在规范权利时使用“人民”概念,人民指个体的人,不再是被统治的客体,取得了主体地位。

——摘编自周永坤《中国宪法中“人民”概念的变迁与宪法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中国和古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身份的变化并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3 .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溯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余年来,中国承平,水陆战备少弛,适泰西火轮车舟有成,英吉利遂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并联与国,竞互市之利,海上遂以多故。魏子数以其说干当事,不应,退而著是书……然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其长亦差与西人等。……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

——左宗棠为重刻“是书”所作之序

材料二   进化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至迟在80年代已被初步介绍到中国,但其仅仅是众多科学理论之一种,并没有得到中国知识界的特别的重视。到了19世纪末,“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摘编自《民报》第二号《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

材料三   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居于关键、枢纽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之变就是制度之变。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文明的承袭与转变。从“制度之变”出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慢慢发生改变,无数种现代思想观念聚合成现代文明。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一九一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是书”的名称及其在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的原因。《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结合所学列举一份“侯官严氏”为政治力量所创的报刊并简述这类报刊纷纷创办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有人认为托克维尔的这一论断,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变革,也是同样适合的,试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例论述之;②概括材料三陈独秀的主张并指出陈独秀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希望所寄。
2021-1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重要变革。“西式服装”“随机大畅”,“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蔚然成为一种风气。“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中外服饰互相融合,当时在许多公共场合里,常常出现头梳洋髻,身穿高领窄袖长袄素长裙,是登皮鞋的女子,这样的穿着在当时是一种时尚。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体现近代中外“互相融合”的典型服饰,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服饰的重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革命的风暴”所指的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概括这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11-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当时许多报刊均对其做了跟进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1014日,《中国的危机》载:“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191111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已没有意义。”19122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

——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

材料二   191110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191112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故欧人前此惟知一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19111227日,《和呼,战呼》载:“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

——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


(1)请对《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言论基调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2)指出《民立报》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并分析该报刊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运用报刊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1870年间的法国,一方面是工业化启动及其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政治上处于不断革命与动荡之中。古老的封建残余十分顽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激情以及工业化带来的新的激情不断催生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一心一意谋求秩序的统治集团一次次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在这多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19世纪70年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共和政体得到确立和巩固。

——王加丰《1800——1870年间法国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

材料二   在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上,辛亥革命的风暴摧毁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一个新时代,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在中华大地试行。可是政权却落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手中,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广大人民却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为什么会在中国破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法国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并说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到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建立的共和制度有何共同点,并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2021-05-3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1届高三一轮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如果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经济条件没有充分成熟,君主专制的被推翻也只能是暂时的”。经济基础的脆弱导致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软弱,南京临时政府的垮台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因为“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

材料二 从武装革命的斗争方式上来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这条道路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它发扬光大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从革命的内涵和最终目标来说,辛亥革命又继承了中国近代以来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正确路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福惠《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对以往革命的发展。
2021-05-2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