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是推动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的。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与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有很大不同,它们有某种亲缘关系。为了辨明界限,不相混淆,有必要强调其不同一性,而在论证其历史作用时,又要看到其中的亲缘关系所具备的同一性。阳光下没有绝对全新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或条件上进行更新的。

——摘编自陈旭麓《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


在历史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不同一性和同一性是普遍存在的。围绕材料中关于不同一性和同一性的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国别事例材料出处
英国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一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美国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
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及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王希《原则与妥协》
中国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彩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政、立宪与革命,是清末三种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为了各自的政治目标而发动的政治运动。三个运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然而,历史不可能同时向三个方向发展。三种势力较量的结果,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国政治向近代化道路的迈进。历史的合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多样性不能化幼为单一的线条。

——摘编自李细耿《渐政、立究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予以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听。)
2021-10-2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说明: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鄂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武汉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开放汉口、九江等为通商口岸。

18613月,英国官员威力司等人抵达汉口,查看地势,立行通商,并在汉口圈划了租界地皮。次年,江汉关建立,开始征收关税。

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钢铁工业—汉阳铁厂,以及民用企业—湖北织布局。此后,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的工厂纷纷建立,武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号称“东方芝加哥”。

1900年,张之洞主张修建的粤汉铁路开始动工,武汉开始成为中国铁路的枢纽。此外,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成为武汉大学的前身。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在谘议局代表赴京请愿时,汉口商界1万多人送行。1910年,武汉商民多次集会,抗议清政府“铁路国有”。

191110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士兵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布脱离清政府。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10月占领武汉三镇,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汉口;次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下,以湖北总工会为代表的武汉各界人士,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最终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19386月到10月,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役。中国的空军、海军及苏联志愿空军也参加了战斗。

19475月,以武汉大学为首的全国各高校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以学生运动为主的第二条   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结束。1949516日,武汉解放。


请为小鄂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武汉与近代中国工业化、民主政治、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会会员、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朝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亥革命“虽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鹄的”。辛亥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又进一步成立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文学社、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二 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尽管以后的历史实际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首义起于武昌”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的现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9 . 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当今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摘编 自胡明櫬《浅谈辛亥革命》

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依据
(2)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50 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摘编自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