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期间,各地农村的抗租抗税活动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名号。湖北张天霸组织“农林党”,宣称“佃人可以不交纳租课”;江苏孙二孙三树起“仁义农局”的大旗;“自由择君”一类的口号更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
A.基层政党组织在农村出现B.辛亥革命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C.民主启蒙具有历史必要性D.农民阶级开始成为革命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辛亥革命之后通过议会选举,参与国家政治的势力多是资产阶级和其知识分子,过去被排斥在政治体系之外的民众也参与了这个体系,人民群众参与政治体系的范围和深度大大扩展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助推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C.改变了半殖民地社会性质D.使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发生变化
2022-01-21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期望袁世凯反清,并表示让袁世凯做总统,以期尽快完成全国统一,达到“以和平改革命之功”的目的。黄兴也认为袁世凯是拿破仑、华盛顿,认为“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这表明当时
A.部分革命派未意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清王朝统治基础遭到削弱
C.革命主要任务是结束军阀分裂割据D.袁世凯担任总统顺应民心
2022-0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
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希腊雅典在文明形成过程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重大差异,致使两个古典文明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牛表中国由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过渡,古希腊的雅典则由贵族共和向城邦公民政体过渡。

——李学智《古典文明中的地理环培差异与政治体制类型—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之比较》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分为正文,共14条,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第二部分为附录,共9条,规定臣民的权利和义务。臣民按照法律规定,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人民”作为宪法概念正式登场。在规范权利时使用“人民”概念,人民指个体的人,不再是被统治的客体,取得了主体地位。

——摘编自周永坤《中国宪法中“人民”概念的变迁与宪法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中国和古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身份的变化并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与中华民国的政治有许多不同,前者固然有民选的议员濫用权力的现象存在,但并没有像后者那样都变成了贪赃枉法的“猪仔”议员。与其说,近代中国政治的混乱是代议制所致,莫如说,是中国从未真正形成代议民主制度的缘故。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没有实行直接民权B.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发展不充分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西方列强采取了“以华治华”的策略
2021-12-17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戊戌变法时,有人劝康有为,先办教育培养人才,再搞变法改革。康有为说:局势严重,来不及了!辛亥革命前,严复也劝孙中山先办教育,孙的回答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反映出两者
A.做事风格上接近B.政治立场上趋同C.教育观点上相承D.现实要求上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10 . 下图是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的时事漫画《一年来之回顾》。该漫画旨在
A.肯定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B.回顾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
C.反映现实政治倒退的现状D.赞誉革命党人的政治觉悟
2021-11-18更新 | 41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