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2)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目录(部分)

……
第三章   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第四章   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第五章   中华宗藩体系的控败与转型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
第七章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第八章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局
第九章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
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与清朝覆灭
第十二章 立宪运动与民间宪政诉求
第十三章 专制面临的挑战:新致的制度因境和伦理转提
……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概括上述目录中所反映的某一条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征并予以解读。(要求: 概括特征要鲜明,解读要全面且合理,)
2021-01-2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