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这反映出的根本原因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B.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
C.北洋军阀的腐朽黑暗统治D.民主法治政治亟待完善
2021-12-31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余英时曾说:“近代中国近百年来是以“变’:变革、变动、革命作为基本价值的,并不是像西方般有一个基本系统在那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映衬并凸显了现实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国人因对现实不满而改良,复因对改良不满而革命,最后发展到希望‘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趋同
B.五四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先进中国人对国情的认识逐步加深
D.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说:“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暂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毛泽东意在说明
A.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C.组织统一战线的可能性D.革命目标选择的重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从1911年帝制瓦解开始,有人认为从五四运动开始,还有人深入到清帝国晚期的政治危机认为那里就已经蕴含着中国作为现代国的起源,但美国汉学家沙培德( Peter Zarrow)在其经典著作《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中,非常明确地将1895后作为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起点,他这一看法也自然有一番独特的道理。

——摘编自《人民日报论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任仲平在《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指出,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国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进程。材料评价的“这场伟大革命”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7 . 有学者指出:“袁世凯不能控制内阁,内阁总理也不能。总理不是代表参议院多数党,不能控制预算或者是地方政府。参议院可以弹劾政府,但是政府并不能解散参议院。”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仿行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B.强调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并没有起到限制袁世凯的作用D.政体设计本身存在着缺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6年有学者曾指出,近十余年来,“主权”二字无时不与国人有密繁之接触,从《临时约法》到1923年贿选总统曹馄为正名而制定的宪法,皆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内容这反映了
A.政治宣传促进民主发展B.民族国家观念日益增强
C.民主思想成为意识形态D.民主共和体制逐步完善
2021-08-26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A卷新题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材料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仔细观察上述两幅图片,然后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有关西周时期和古代希腊时期的两项共同之处的信息,并分析出其共同之处的含义。
(3)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基础。请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建设制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2021-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六单元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单元培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