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梁漱溟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认为:欧洲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前”的第一种路向,其特征为注重探讨宇宙本体,尚理智主功利而略于人事,人生哲学不发达;中国文化代表着“调和持中”的第二种路向,其待征为顺乎自然,一任自觉不计利害,求平衡、中庸,人生哲学最发达。印度文化代表着“意欲向后”的第三种路向,其特征是超凡脱俗,谋求情志上的安慰,出世的宗教哲学很发达。梁漱溟指出,印度文化不切实际,而欧洲文化开始朝第二种路向转变,“人类的最近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改编自齐卫平《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的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形成了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的对立,达到人性对神性的平衡诉求。意大利的文学、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历经400年左右的复兴中,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风暴雨来荡涤中世纪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观念,而是以一种温和温情的方式将人性元素渗入人的纯神性统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是社会性的,应该说它使得城邦,或者说是城市,或者叫社会活跃起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人们觉悟提高了。商业、经济、文化各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互相影响了。

——摘编自刘云德《温柔的背叛——意大利文艺复兴再认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思想解放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他们明确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口号,树立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解放思想与进化论观点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往圣先贤”,反对文言文、旧道德,提倡新文学、新道德。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礼教,唤醒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社会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对妇女解放、道德革命、个性独立、家庭革命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王晓琼《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相同点,并分析影响新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我们虽不迷信政治万能,但承认政治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生活;而且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这种政治,确是造成新时代一种必经的过程,发展新社会一种有用的工具。至于政党,我们也承认他是运用政治应有的方法;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我们相信政治、道德、科学、艺术、教育,都应该以现在及将来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为中心。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7 1号(191912 1日)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上述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4-05-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陈独秀那里,科学完全是一面救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旗帜,是解决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通途。他说:“西洋人因为拥护那德、赛两先生,闹了不少事,流了不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谩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要推辞。”

——摘自段治文《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

材料二   因科学发达结果,……最显著的就是现在都会的生活和从前堡聚的村落的生活截然两途。聚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在一个市场或一个工厂内共同生活,除了物质的利害关系外,绝无情感之可言,此其一。大多数人无恒产,恃工为活,生活拮据,飘摇无着,好像枯蓬断梗,此其二。……欲望日日加高,百物日日加贵,生活日日加难,竞争日日加烈,此其五。……怎么好呢?只有凭自己的力量自由竞争起来,质而言之,就是弱肉强食。近年来什么军阀、什么财阀,都是从这条路产生出来,这回(世界)大战争,便是一个报应。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科学的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陈独秀思想的新发展并说明其依据。
6 . 不同地域文明之间交融与碰撞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之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材料三:“认清了我们的祖宗和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然后肯用全力去消灾灭罪;认清了自己百事不如人,然后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的长处。……八股、小脚……等等‘有文化’的崩溃,全不是程颢、顾亭林、戴东原……等等圣贤的功绩,乃是与欧美文化接触之后,那科学工业造成的新文化叫我们相形之下太难堪了,这些东方文明的罪孽方才逐渐崩溃的……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

——胡适《再论信心与反省》


(1)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三例中任选一例论证“冲击—反应”模式的合理性。
(3)据材料三概括胡适先生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2021-08-10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西校区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12-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