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展开了多种救亡图存的斗争。

材料一

抗争与探索(代表事件)代表人物主张
A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剿发逆,勤远略”
B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蔡元培,鲁迅,刘半农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宗教

材料二   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1)根据材料一所示表格,在ABC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任选ABC中的一个事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事件名称后再进行评价)。
2 . 下表展示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学校教育,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的演变发展。
近代学校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中信息。
(2)根据图表信息,给本表命名。
(3)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认识。
2023-08-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为近代“东方文化派”的代表性思想内容。据此可知,“东方文化派”的认知(     
思想内容

出处

肯定欧洲现代文明的成功,又指出它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
要原因:主张东西文化互补
1915年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
的怀疑态度,从整体上和根本上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
1916年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
明》等
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宣告近代欧洲“科学万能”论调的破灭,强调
发扬本国固有的精神文化,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系统

1920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A.基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反思B.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C.成为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D.改变了救亡图存的路径
2023-01-04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29题民国初期至抗战前-备战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4 . 下表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重要论述。据此可知,他们都(     
人物重要论述
陈独秀一面抛弃“天经地义”“自古如斯”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及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
李大钊我确信这两种(新旧)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
胡适今日的学术思想有两大源头:一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是西洋的新旧学说
A.肯定了传统道德原则的可取性B.以民主科学精神推动思想进步
C.主张政治革命与思想启蒙并重D.力求推陈出新创造时代新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的刊物发表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时间刊物发表情况
五四运动之前中文刊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内容古板,千篇一律,多为文言文
五四运动之后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
A.五四运动使知识界率先觉醒B.新思想的社会影响扩大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冲击D.白话文开始取代文言文
2023-01-27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者,也是优秀教育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敛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材料二   下表为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4位同学收集到的“五四”之后陈独秀的教育新思想。


甲同学
“一群之进化,其本本固在教育”,“不注意工业,盲目提倡教育,真是痴人说梦”

乙同学
“‘人是政治的动物’,除非不是人,那(哪)能够不问政治?‘不问政治’
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

丙同学
“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只有与广大劳动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推翻反动势力,建设新的国家”
丁同学“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教育’一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教育新思想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的历史年表。


事件
18406英国政府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开进广州海口
1842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18511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1857年冬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
19世纪60年代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18954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8986月—9康有为辅助光绪帝推行了维新变法
1900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111010新军下级军官熊秉坤率队攻入武昌总督衙门,起义爆发
19159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从该兴趣小组整理的年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予以叙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下表展示的是 1915 年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第 1 卷第 1 号第 1 页刊载的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       
●敬告青年——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一涵
●新旧问题——汪叔潜
●妇人观——陈独秀
●春潮(小说)——陈嘏
●现代文明史——陈独秀
●青年论(英汉对译)——一青年

①宣传西方文化 ②寄希望于青年 ③倡导文学革命 ④针砭中国旧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列为 1915 年 9 月到 1917 年 8 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时间篇名刊号
1915 年 9 月《敬告青年》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5 年 9 月《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6 年 2 月《吾人最后之觉悟》第 1 卷第 6 号
1917 年 1 月《文学改良刍议》第 2 卷第 5 号
1917 年 8 月《复辟与尊孔》第 3 卷第 6 号
A.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
C.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