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
2 . 1912年2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宣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     
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
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3 . 民国初年,宋教仁认为,国民党的中心任务不是进行暴力革命,而是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新势力,争取国会的多数。若袁世凯将来撕毁约法,背叛民国,到那时,再起来革命不迟。他为当时(       
A.袁世凯认同国民党的主张B.中国应该走议会民主道路
C.辛亥革命的任务已然完成D.国民党占据力量上的优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6 . 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由其亲信组成的“中央政治会议”代替国会行使立法权,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其这样做意在
A.实施宪政,稳定政局B.制约孙中山,打击国民党
C.依附美国,对抗日本D.树立权威,复辟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3年,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吾国积弱,非鲁坛用外交不足以求存:然欲运用外交,非具世界之眼光,不足以尽其用”,强调开展外交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认清国内外形势,才能在外交实践中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宋教仁
A.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B.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永不妥协的革命精神D.经世致用的务实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