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4年11月,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忠君爱国”的盲目的“爱国心”,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得出“有国家不为喜,无国家不为忧”的结论,在当时引起了思想界的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B.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
C.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D.先进人士探索救国道路
2024-05-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维护封建
2024-01-2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文献,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A.《文学改良刍议》《瀛环志略》《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文学改良刍议》
C.《新学伪经考》《资政新篇》《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天朝田亩制度》《革命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即1918—1919年,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关于新制(话刷)与旧剧(戏曲)优劣的“戏剧改良”论战。在对旧剧的批判中,胡适等人大力宣传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一度很受欢迎。这反映了(     
A.个性解放成为知识分子一致追求B.新剧契合了教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D.中国传统戏剧被西方戏剧所取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民国七年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指出:“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A.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
C.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
2023-11-12更新 | 324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2(全国卷新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7 . 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应该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要注重团体的活动,既要培养中国人的公共心,还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同时也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诸如军事、产业、政治等。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要求
C.应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8 . 如图为对近代某历史事件影响的叙述。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3-09-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文化运动初期,读书人普遍主张不议政不为官,而到1922一1923年,提出好人政治和好人政府观念,胡适等知识精英两次都是倡导和参与者,逐渐形成关注群体胜于关注个人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共和制度促成社会稳定B.士人关注社会改造
C.自上而下变革备受推崇D.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10 . 1918年,全国至少有四百种白话报面世,著名的有《建设》《解放与改造》等,《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的副刊也开始刊载白话文。当时国内最大的几家杂志,如《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也都尝试用白话写作。这说明当时(       
A.文学改良得到政府支持B.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
C.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D.白话文已为民众所接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