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历史责任的主要担当。而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视野下变迁与转型的历史,即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背景下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各阶级集团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活动都体现出他们自觉的思想文化诉求,代表着本阶级集团利益的思想文化水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正军《“文化自觉”视野下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 . 中西文化论战

近代西方文明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学术界的强烈震荡。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又当如何看待自身文化,成为当时知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五四”前后延续十余年(1915-1927)的这场思想大论战﹐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反映。

以下节选论战初期双方的言论:

材料一:《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这两种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中国固有之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方文化的输入,造成了“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

——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刊于《东方杂志》第15卷第10号,1918年4月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然今之欧罗巴,学术之隆,远迈往古,吾人直径取用,……彼盲目之国粹论者,守缺抱残,往往国而不粹,以沙为金,岂不更可悯乎!

——陈独秀《随感录》,刊于《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

材料三:李大钊强调:西洋文明比东方文明“实居优越地位”,主张“竭力以西洋文明之特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华东师大《高中历史·拓展型教材》


问题:
(1)论战的焦点是什么?概括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
(2)简述这场论战的背景。
(3)充分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论战的看法。
2020-07-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 1988年 中国历史博物
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3-02-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3信息说明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4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布克哈特这样描述道:“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泰斗费奇诺.....强调人要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就必须从个体的感官感应入手。从自然中见精神从精神中升华个体的感性自然。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之“新”, 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个人主义产生的相似原因。
2020-03-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即半殖民地国家。但是,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牛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中国近代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胡绳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10月份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