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设计师们继承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 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3 .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
4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惠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场争论
A.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C.脱离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生产实际
D.反映出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6 . 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A.开始产生B.短暂春天C.日益萎缩D.陷入绝境
2021-01-15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把1914年至1920年这段时期称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列强资助北洋军阀相互争斗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8 .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虽有吃西餐、喝咖啡、穿西装的现象,但是,即使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这表明当时中国城市
A.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B.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
C.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
9 . 宣统二年(1910年),张謇发起国会请愿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以上材料反映出
A.有识之士的爱国情怀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政治权力
10 .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往往表现为地区的不平衡性,例如婚姻风俗、日常礼仪等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
A.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广大内地和农村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
C.农村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内地和农村民众普遍抵制新事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