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锦州第一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设计师们继承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 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4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2-12-11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小农经营的认同危机愈益强烈:大农经营则有一个从全盘接受到多元并持,再到绝大多数接受的过程。事实上,大农经营的建设成效极为有限,小农经营始终居于绝对统治地位。这场争论
A.根本原因在于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C.脱离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生产实际
D.反映出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6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A.封建礼教的束缚B.传统观念的改变
C.西方文明的影响D.社会经济的发展
7 . 20世纪30年代,广东台山县涌现了一批经营冷饮、西餐的餐馆,其中冷饮最受欢迎,如刨冰、汽水、冰淇淋、冰咖啡等。这些冷饮很快就在本地流行起来。这反映了当时台山地区
A.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C.进步文明观念逐渐传播D.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8 .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3-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
2021-03-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20年代,随着自由恋爱之风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日益普及,三角恋爱、婚外恋以及独身主义等现象在知识分子中也开始出现。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婚恋自主的意识日益增强
C.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D.社会伦理道德的完全沦丧
2021-02-2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