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锦州第一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2-12-11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如图是民国初年中国面粉业生产能力比重变化图。该图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加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
C.轻重工业比例失调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 . “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都市少年,喜著西装”;“如妇女……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袖达肘际,赤露两臂……首挽圆髻,不钗不冠,近则截发烙之,使曲散垂耳际……”下列对民国初期这些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试图表现自己的独立人格B.割断了与历史传统的联系
C.新政府的权威已完全形成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写照
2021-09-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8 .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A.封建礼教的束缚B.传统观念的改变
C.西方文明的影响D.社会经济的发展
9 . 民国建立后,受西方影响,“婚礼铁路”成为时尚青年追捧的蜜月旅游的交通工具。京沪铁路公司瞄准这市场,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影响着人们的观念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2020-12-15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虽有吃西餐、喝咖啡、穿西装的现象,但是,即使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这些现象在中国人中也百不有一。这表明当时中国城市
A.西方生活方式日益普及B.传统生活方式仍占据主导
C.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市民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