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虞和平在《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书中记载:张謇于1913年出任主管全国农工商各业的农商总长,他自己表述出任农商总长的心态时说:“盖际此时艰,不敢不出,勉尽国民一分子义务。然外观时事,內忖精力,此义务能尽到几分,能收几分之效,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则毫无把握。……所可以告国人者,惟矢此勤勤恳恳之心,与国务院诸君,交成职责而已。”


(1)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张謇为什么会说出“此义务能尽到几分,能收几分之效,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则毫无把握”这样的话?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张謇出任农商总长(1913——1915)前后,民族经济取得了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謇对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
2024-03-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己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材料二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教材

材料三1887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H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褰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3)张謇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给我们哪些启示?
3 . 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社会习俗新旧杂存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D.汉族传统思想复兴
4 . 据记载,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一记载不能反映
A.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B.采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学习西方与本国国情相结合D.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1-08-11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科会网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A.市民文化生活多样化B.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C.报纸杂志实现了专门分工D.民智进一步开启
6 . 据记载,光绪中叶以后,上海县西南乡乡民采用洋纱以手工织成的土布每年约有百万匹,民国初年仍有四五十万匹,远销东三省、直隶、山东等地。材料反映出当时
A.织耕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殖民地化倾向明显
C.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加剧D.传统棉纺织业自我更新维持了生命力
7 . 农业·农业思想·农村经济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关中平原已出现农耕活动。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商鞅变法奖励农垦的政策,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量,关中平原由此最早获得“天府”的誉称。郑国渠建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据司马迁记载,秦汉时关中财赋占天下十之六。

河北地区也是北方农耕起源地。安史之乱前,河北平原是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唐前期运往长安、洛阳的粮食主要产于河北平原。

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战乱,人民“避地江南甚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使江南地区成为农业发达区。安史之乱发生后,中原人口又大批南迁。韩愈说:“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宋朝时出现的“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进入明代后,发生了变化。原先曾经以天下粮仓闻名的苏州、湖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凭借)外江商贩接济。”大约在15世纪,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作为“天下粮仓”已成定局,所产粮食沿着长江而下,源源不断供应江浙各地。明末刊本的《地图综要》内卷“湖广总论”记载,“楚固泽国,耕稼甚饶,一岁再获……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宜,非有他比。”于是,“湖广熟,天下足”的格局,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格局,形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产粮中心转移的方向。并分析中国古代产粮中心发生转移的原因。

材料三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摘自《商君书·农战》

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严复认为中国古代将农业称为本业,工商业称为末业是正确的。但是,这属于先后次序之分,并非轻重、主次之分,尤其不能重此抑彼。严复认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商品流通和交通的发展为重要前提。如果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畅,农产品没有销路,农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如果“僻处陋荒,去都会市场远,而道涂险,不便转输,虽有膏腴,亦将久弃”,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必待水陆路涂既辟”,“以推广交通为不二之要图”。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思想史》


(2)比较材料三、四中农业思想的同和异。

材料五   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渗透导致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其中,最早受到冲击的就是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


——依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绘制


(3)从上图中任选1个阶段,指出土纱与机制纱比例变化趋势并予以论证。
2020-06-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020-07-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联系紧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记载,“松()()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此变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1866年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在19世纪70年代,这个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了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商企业造。……90年代,发昌机器厂终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发昌机器厂与外商企业的关系。

材料三



请回答:
(3)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逐渐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由薄弱到增强,顽强成长。材料三(上图)是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其中标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和“还我河山”的字样,指出如此设计的历史原因。它体现出民族火柴业顽强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2020-02-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勒流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D.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