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约60万人,到1919年5月,已达200万人,他们大多数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工业城市和纺织、面粉铁路矿山等企业中。中国产业工人急剧增加主要是由于(     
A.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四川保路运动的促进
2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时期代表企业企业口号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继昌隆缫丝厂还哺祖国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通大生纱厂振兴棉业、实业救国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民生事业公司宁举丧,不受奠仪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2024-01-23更新 | 8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赴日留学的鲁迅曾回忆道:“宣统初年回到故乡。上海有一个专做假辫子的专家,定价每条大洋四元,不折不扣。他的大名,大约那时留学生都知道。他也做得真巧妙。只要别人不留心,是很可以不出岔子的。但人知道你原来是留学生,留心研究起来,那就漏洞百出。装了一个多月,我想如果在路上掉下来或者被人拉下来,不是比原来没有辫子更不好看么?索性不装了。”由此可见(     
A.反清已经成为社会共识B.清末留学生都剪了辫子
C.社会风气发生质的变化D.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减弱
4 . 下面所示为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至1919年5月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状况,作为史料,该表可以用来研究(     
年份19131914191819191921
纱锭(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1248282
布机(台)19862310273638394139

A.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023-0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初,河北献县农村妇女无不娴绩织者,初用国产棉纱,其后外国线纱流入,乃参用外货,轧机声遍于四村。类似现象在民国初年的河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主要表明(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C.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D.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2023-01-04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1912年新成立的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因此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导致工厂数量迅速增加的外部因素是(     
A.无产阶级发展壮大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移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B.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C.社会秩序稳定,民主政治发展D.大多数国民头脑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9 . 民国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并提出了以下要求:
◎学农工商三科为国家造就富强基础
◎心系祖国,中西兼贯,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全之才
◎学习余暇,调查国外商业发展,随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
这些要求(     
A.开启国民留学教育先河B.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C.与立宪派主张完全一致D.彰显实业家的爱国情怀
10 . 如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A.甲午战争的影响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