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87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1-2020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根据海关统计,1913年中国的进口总额为5.7亿余两,1915年减少至4.5亿两,减少了五分之一。到1918年,法国货的进口额比1913年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实业救国思潮的风行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7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九江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B.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