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
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
2024-01-02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届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砣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地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吗?”

3《解放画报》刊登了名为《新妇女》的系列漫画,画中以介绍西方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为主,如女飞行员、女警察、女冒险家等,都是当时中国社会女性职业所罕见的。

——摘编自李佳珉、孙浩《漫画里的“生活政治”——<解放画报>与中国近代女性解放的大众化》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2023-09-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桂黔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伙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春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逆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仆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总以汉放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光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放和少故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由了贡献汉放与少教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图,其中积流着民族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足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是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区分布及工人运动次数分布的占比图。这可说明(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B.民主与科学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原因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译文与非译文比重图

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影响。
2024-01-0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外交统计年鉴》


根据图中的时间标尺,概括图中任意两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到了19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不分汉、满,仍图闭关自守,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倘若大胆地踏进大世界的生活,我们需要高度的改革,不然,我们就不能与列强竞争。我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有此决心,我们可以得着更光荣的地位。

——摘编自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以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创刊于1923年的《中国青年》杂志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的精神追求。

《中国青年》第36期、第106期封面
依据图,可见当时《中国青年》杂志(     
A.通过时政述评引导青年运动B.探索工农结合的革命新道路
C.促进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2023-02-08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2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某校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展示了大量图文资料,其中一组如右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