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2 . 日军占领台湾和朝鲜后,实施的是“总督制”直接统治,不存在任何名义的“自治”机构。相比之下,日本在大陆占领区则都挂有“白治政府”之类招牌,要求建立各级政权都“必须真正适合于汉民族的特性”。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日本
A.打倒和摧毁抗日容共政权B.在沦陷区实行地方自治
C.拉扰反蒋分子以激起内讧D.实行以华制华侵略政策
3 . 从1935年4月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在武汉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建立环形工线。到1936年8月,已经设立了野炮掩体36处、观测所12个、兵员掩蔽部3个等,此外还完成了战时通信系统建设。国民政府的意图是
A.应对日本的不断侵略B.加强“围剿”红军C.夺取武汉会战的胜利D.削弱地方军阀势力
4 .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A.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 “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质》《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揭示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
A.主要出现在近代出版界和知识界
B.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
C.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
D.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
6 .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7 .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17-08-28更新 | 57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
A.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
9 . 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人士王造时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呼吁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共同抗日。该呼吁的背景是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国内国际局势不利于抗战
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御辱
D.中国共产党开展全面抗战
10 . 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九一八事变标志“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