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困难问题,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这一观点(     
A.针对国民党片面抗日方针B.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主张全面抗战、全民抗战D.指明了亚洲抗日战争的方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材料二   193810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
3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国共内战结束实现和平建国
4 . 1937年8月12日,澳门四界救灾会宣告成立,以“筹款赈灾,拯救受难同胞”为宗旨。初期主要是筹募钱款,宣传救亡及动员、慰劳工作,后期则主要是组织回国服务团。该团体的出现反映了(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建立D.西方国家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转折”的标志,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8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向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和全国人民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见下图)。它全面概括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彻底胜利的道路。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1936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

——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内各系和研究机构经常举行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辩论会等,会前张贴海报,欢迎师生参加。在报告会结束后,经常留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能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质疑,教授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和交锋。这反映了西南联大(     
A.重视培养师生的批判精神B.极端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
C.努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D.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
2023-07-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这个事实,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

——摘编自韩迈、王刚《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改政策的历史演进》等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团结抗日,都先后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7月22日,党中央发出了《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对地主没收土地财产后,“仍分给其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1937年2月10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1937年5月,党中央宣布将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通过减租减息,……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潮,广大农民纷纷拿起了武器,积极参军参战,保卫家乡,保卫根据地,保卫减租减息的斗争成果。

——摘编自林筱璟、张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总方针的会议,并简述“土地革命”给根据地的贫农所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2-12-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崭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这是共产党人自1927年9月开始公开打出苏维埃革命旗号后始终追求的一个革命目标。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旗帜终于在江西瑞金的上空升起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仅仅存在了3年。在之后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和红军也还坚持着苏维埃革命的旗号,而作为一个国家形态的政治符号,它事实上已经随着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而开始长征,以及很快到来的政策变动,归于消亡了。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看到日本灭亡中国之心,从民族存亡的全局出发,率先提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初期在“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喧嚣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中日双方基本情况,指明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比较简明的表达是四个字:中流砥柱。在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创下了丰功伟绩。

——摘编自李庚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对形成抗战精神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前中共确定“联合抗日”方针的会议,概述中共被称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
2022-12-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22-11-17更新 | 860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