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派别及典籍观点
儒家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法家

——《商君书·策》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材料二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三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儒家和法家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2024-06-03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制定工业发展计划,提出把两湖和江西作为工业建设的重心,并开始建厂生产钢铁、重型机器等。后来,政府又将工业建设重心逐步转移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国民政府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峻的抗战压力B.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
C.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D.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4-02-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号召进行识字运动,下图是边区报刊刊发的推广这场运动的漫画,画中的青年同属于一个识字组。该漫画可用于佐证当时(       

A.青年民主意识的提升B.文化救亡活动的开展
C.边区的教育水平较高D.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7年9月25日,漫画家蔡若虹发表了漫画《我们没有了家》(如下图)。这一作品(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B.提出了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展现了敌后军民的团结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4-01-31更新 | 234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朱熹认为变法“轻用已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将、始有富国强兵、窥伺边隅之计,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下诬君父,上欺祖宗,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纲纪文章扫地尽废。”

清代末年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他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其变法是“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20世纪30、40年代诸多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谷城提出变法动因:“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日内部的贫弱”。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历史评价面面观》等

(1)根据材料,分别评价朱熹、梁启超、近代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对王安石变法形成不同观点的因素。
2024-01-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部队的政治工作中提出要“在友军和居民中解释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实现民主的重要性”;同年9月25日,要求在新闻宣传过程中重点体现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A.推进全面抗战局面发展B.健全国内新闻宣传体系
C.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缓和D.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抗战
2023-11-07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救亡歌曲不是因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但从当时情况来看,抗日救亡歌曲确实是在校园内广泛传唱的。1934年下半年,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通过电影和戏剧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摘编自梁爽《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是毛主席亲口讲过的话!那八年里(19371945年),汉奸傀儡政府多次发出文件……把《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三百多首抗日歌曲列为禁歌。……很多南京人拒绝唱汉奸歌曲,而在背后偷偷唱抗日歌曲。每当听到《松花江上》,沦陷区的人民就坚定了等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的信心!

——摘编自经盛鸿《南京沦陷八年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具体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7年8月19日,邹韬奋在《抗战》创刊词中宣布:“在这民族抗战的紧急时期,本刊的任务,在一方面是要对直接、间接和抗战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做有系统的分析和报道,显现其重要意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需求,并贡献我们观察讨论所得的结果,以供国人的参考。”可见,《抗战》的创办(       
A.旨在动员民众进行战略反攻B.意在争取国际舆论以支持抗战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D.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报刊是中国近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发行的部分报刊及其传播情况。

时间报刊简介
192564创办《热血日报》,由瞿秋白担任主编。《热血日报》自创刊伊始,即投入推动五卅运动,积极支持全国各地的反帝斗争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627日被迫停刊
19381《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出版。此报在发刊询中说:“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更将尽其所能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效力。”19472月停刊于重庆
19415《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兼西北局的机关报,毛泽东经常为其撰写社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革命报刊”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7年9月2日,一二○师在陕北庄里镇举行誓师大会。师长贺龙说:“现在国难当头,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动员讲话(     
A.调动了根据地民众抗战热情B.有利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坚定八路军持久抗战的信念D.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